【中醫調理專欄】

調身體在調什麼?──從中醫體質談身體的根本養護之道

你是否曾聽過朋友說:「我最近去中醫調身體。」但心中總會有個疑問:「到底調的是什麼?感覺自己沒有生病,也需要調嗎?」

在中醫的世界裡,「調」不只是治病,更是一種對身體根本的照顧,是未病先防的智慧。調的對象,不只是身體的表面症狀,更是內在的體質根本。就像修一台車,不只是補輪胎或換機油,而是從引擎、底盤、油路全面檢視,讓它能平穩長遠地行駛。
那麼,中醫在「調身體」,究竟在調什麼?最核心的,就是體質

一、什麼是體質?為何體質不同,調理方式也不同?

體質是什麼?簡單說,就是你「與生俱來的本錢」加上後天的使用方式

板橋府中中醫

從中醫觀點來看,每個人體質不同,對環境、飲食、壓力、疾病的反應也不同。有人一吹冷氣就咳嗽,有人夏天還手腳冰冷;有人吃冰沒事,有人吃一口就腹瀉;有人熬夜沒影響,有人馬上冒痘、失眠、氣色差。
這些差異,就是體質的影響。
根據中醫《黃帝內經》,體質可粗略分為 陰虛、陽虛、氣虛、血虛、痰濕、濕熱、氣鬱、血瘀、平和體質 等類型。雖然每人體質都有複合性,但找出主導體質,才能真正調得對、調得準。

二、調理 ≠ 吃補品!體質不同,方法完全不同

許多人以為調身體就是「補」,吃人參、四物、十全大補

事實上,中醫調理強調的是「調和陰陽、疏通氣血」,而非單一進補。
若體質不明、亂補亂吃,不但無效,還可能「補錯方向」。
以下舉例幾種常見體質與調理方向:

中醫診所板橋

陽虛體質

怕冷、手腳冰冷、精神差、容易拉肚子。

調理方向:適合溫補、活血、提升陽氣。常見用藥如附子、肉桂、乾薑、巴戟天等。建議避免寒涼食物(如西瓜、苦瓜、綠豆湯)。

板橋中醫調身體

陰虛體質

口乾舌燥、容易失眠、五心煩熱(手心腳心與心口發熱)。

調理方向:需滋陰潤燥、養陰清熱。常見用藥如百合、沙參、麥冬、熟地等。忌辛辣烤炸,建議多攝取滋潤食物如銀耳、白木耳、梨子。

板橋中醫診所

氣虛體質

容易疲倦、氣短懶言、容易感冒、食慾差。

調理方向:調理以益氣健脾為主,如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等,搭配食療如山藥粥、紅棗湯等。

板橋中醫診所推薦

痰濕體質

身體重滯、胸悶痰多、容易水腫、口黏。

調理方向:需健脾祛濕化痰,藥物如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薏仁等。避免甜食、奶製品、生冷食物。

每一種體質的調理原則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所以中醫會根據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進行全方位診斷,從舌苔、脈象、生活習慣、身體反應找出根本問題,再量身打造屬於你的調理方案。

三、調身體不是一劑見效,是一段與身體重新對話的旅程

調理身體如同春耕細作,非一朝一夕,而需時日耕耘、順勢而為

很多人期待中醫「三帖見效」,但調身體如同耕耘田地,需要耐心、節奏與佩合。尤其是長期失衡、壓力大、作息不規律的人,常常調理初期會有「排濁反應」──如頭暈、便次變化、痘痘冒出,這是體內氣機開始運行的過程,不用驚慌。
正確的調理流程應該包括:

體質辨識:了解當前體質偏性,並找出失衡根源。
辨證論治:對應症狀與體質制定個人化方針。
生活建議:包含飲食、睡眠、情緒、運動習慣的調整。
持續追蹤:觀察身體反應與進展,靈活調整處方

調理的目標不是「短期治癒某個症狀」,而是讓身體恢復自我修復、自我調節的能力,真正達到「不藥而癒」的理想境界。

板橋中醫傷科

四、哪些狀況適合「調身體」?

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調身體,特別是以下族群更應該重視體質調理:

  • 長期疲勞、免疫力差、常感冒
  • 睡眠品質差、淺眠、易醒
  • 情緒易怒、壓力大、經前症候群明顯
  • 產後婦女、備孕女性、月經不調
  • 更年期調養、體重控制、皮膚問題
  • 現代文明病:腸胃不適、過敏、失眠、代謝症候群

結語:調身體,不只是保養,而是對自己的溫柔回應

我們常對工作、家人傾注全力,卻忘了自己早已疲憊不堪。
中醫調理是一種讓身體重新呼吸的機會,是從內在啟動修復的過程。
每一次好好吃飯、每一晚安穩入睡、每一帖為你量身設計的藥方,都是對自己的溫柔回應。

別等到身體出問題才來補救,現在就開始,讓體質回到平衡,讓生活重新有力。